更新时间:2025-02-07 15:37:26
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:朋友急需资金,开出了一张“高息借条”,利率远超银行贷款。但到了还款时,对方却以“利息过高、法律不支持”为由拒绝支付部分利息。问题来了——私人借贷的利息到底最高能是多少?超出法律规定的利息,会有什么后果?
要弄清楚这个问题,先看最新的法律规定。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(2020年修订),私人借贷的年利率最高不能超过LPR的4倍(LPR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。
LPR(Loan Prime Rate)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贷款利率,目前的1年期LPR约为3.45%(2025年可能有波动),因此,私人借贷的最高合法利率约为:
LPR(1年期) | 最高年利率(LPR×4) |
---|---|
3.45% | 13.8% |
换句话说,如果你的借条写的是年利率14%以上,法院将不予支持超出部分的利息。
如果借款人不愿意支付超出合法范围的利息,出借人维权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:
即使有法律规定,一些出借人还是会“绕路”收取更高利息。常见手段包括:
这些方法虽然常见,但在法律上仍然存有风险,尤其是当借款人提起诉讼时,法院通常会按照实际借款金额与合法利息计算债务。
案例1:民间借贷利率36%?法院只认13.8%!
2022年,浙江某企业老板因资金周转问题向私人借款,约定年息36%。但债务人因经营困难无力偿还利息,最终起诉至法院。法院判决:出借人只能收取13.8%以内的利息,超额部分无效,高息部分的借条白白作废。
案例2:“砍头息”变相高利贷,法院不认可
2023年,一名投资人以年利率15%放贷,但借款时直接扣除了20%的本金。借款人诉至法院后,法院认定实际借款利率远超13.8%,裁定此借款合同无效,借款人只需偿还本金+合理利息,其他费用全部作废。
既然高利贷有这么多风险,那怎么才能既合法,又保证自己的收益?
所以,下次借钱给别人时,别再稀里糊涂写个“30%年息”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