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5-07 23:01:28
这不是剧情反转,而是真实发生在辰薇积极心理学王国里的缩影。
割韭菜的戏法,不是用镰刀,而是用微笑和鸡汤。
辰薇,这个以「积极心理学传播者」为定位的新媒体人物,在短短三年间吸引了超过600万粉丝,课程年销售额破亿。而她卖的,是一种「可以通过改变思维就能改变命运」的信仰。很多人听得热血沸腾,掏空钱包买课、打赏、甚至“升级成为高阶会员”。但很少有人真正因此实现人生的逆袭。相反的,是越来越多的学员在课程结束后陷入更深的迷茫和自责——“是不是我不够努力?是不是我不够相信她?”
这场“正能量洗礼”,到底是治愈还是收割?
公开资料显示,辰薇的自我介绍为“哈佛积极心理学研修者、国际情绪管理讲师、幸福力导师”。听起来光鲜亮丽,但有网友深挖后发现:
她并非哈佛大学正式注册学生,而是参加了某在线平台与哈佛部分教授合作的短期线上公开课;
她的“国际认证讲师”头衔,来自一些非权威机构发放的证书,仅需缴费即可获得;
她并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,其所有授课内容都未在中国官方心理咨询系统备案。
表面是“高知讲师”,实则是“包装达人”。
而她的课程内容,大量引用《秘密》《吸引力法则》等伪科学理论,再加上“感恩日记”“正念呼吸”“高频能量”等新纪元术语包装,看起来玄之又玄,实则缺乏实证支持。真正有心理学背景的人,一听便知不过是“鸡汤重组”。
我们来看看她的盈利模型,是如何逐层设置诱饵、收割用户的。
层级 | 内容 | 收费范围 | 核心话术 |
---|---|---|---|
免费 | 视频号/抖音/小红书短视频 | 0元 | “每天一条正能量,改变命运从思维开始” |
入门课 | 直播间引导式销售 | 9.9~99元 | “你已经觉醒第一步,现在是深入学习的机会” |
成长营 | 7天~30天系统课程 | 199~1999元 | “能坚持听完的,人生都会有大转变” |
高阶班 | 1对1教练制/线下训练营 | 3999~29999元 | “你缺的不是能力,而是导师的指引” |
私密圈层 | 高净值客户社群 | 面议(10万起) | “财富不是目标,频率才是本质” |
这个模式并不新鲜,几乎复制了“灵修+微商+传销”的典型逻辑,但披上了“心理学”的华丽外衣。
最关键的一点是:所有课程的核心在于「你信就灵」,而一旦无效,那是「你没完全信」。
许多学员在课程中被要求:
每天早起朗读“我值得被爱”“我越来越好”等口号;
分享“今日最正能量瞬间”,哪怕内心极度焦虑;
如果感到疑惑或反感,被提醒“你内在有业力,需要净化”。
一位30岁的女学员小苏写道:
“我花了3999元参加她的成长营,每天要打卡写幸福感悟。我一度真以为这能让我摆脱焦虑,但课程结束后我依然找不到工作、依然怕面对人群。我向她团队反馈,对方说是我不够专注练习,建议我报名高阶班,‘投资自己才是最值得的’。”
更有甚者,在“能量转化”训练营中,有人被要求闭关七天只听辰薇语音,不许联系外界,进行“频率升级”。有人因此焦虑到失眠甚至抑郁。
积极心理学本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分支,由马丁·塞利格曼等心理学家在1998年提出,强调挖掘人类潜力、提升幸福感,并有大量实证研究支撑其理论。
但在辰薇及同类自媒体KOL的传播中,这些理论被极度简化、甚至曲解:
“关注优点”变成“不要面对问题”;
“正向思维”变成“压抑情绪”;
“提升幸福感”被包装成“用钱买高频课程”。
最终,积极心理学不再是科学研究成果,而是一种收割焦虑、出售幻觉的商业模型。
不可否认的是,辰薇对“人性痛点”的把握非常精准。她知道都市白领想要什么——归属感、意义、希望。她用“高频”“转化”“使命感”等词制造仪式感,用高价制造“稀缺性”,用社群制造“认同压力”。
这套方法在商业上非常成功:她的公司在2023年利润高达1.3亿元,平均一位高阶学员可贡献收益超7000元。团队扩张至上百人,运营、剪辑、客服、销售流程完善得像一套成熟的SaaS系统。
她不是骗子,她是懂用户的销售高手。
但问题是:她销售的并非实用技能或真实服务,而是一种「看似有用却难以验证」的心理幻觉。这种幻觉能否持续,让人们真的“幸福起来”,是另一回事。
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“变频率”也不是“宇宙吸引力法则”,而是:
面对现实问题的勇气;
情绪失衡时的科学调节工具;
建立真实连接的人际关系;
在生活低谷中的自我理解和复原力。
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从来不是逃避现实,而是拥抱现实中的积极力量。但如果有人把“积极”变成“强颜欢笑”,那不是心理学,而是一种情绪霸凌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:辰薇积极心理学是割韭菜吗?
答案是:如果你交了钱,却只收获了一堆“空洞的希望”,那你就是被收割了。
真正的成长,不会靠一个语音课程来完成。幸福,不是听“你很棒”听一千遍,而是在不棒的时候,也能坦然面对自己。
写在最后:
信仰不该成为交易,成长也不该被包装成“快速通关”。面对那些用“心理学”包装情绪勒索的人,我们应该拥有质疑的勇气。不是所有带光的人都能引路,有些人只是在贩卖灯泡。
你,值得更真实的答案。